京东金融隐私风波
2018年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,不过那一年中国消协发布的App测评情况依旧令人难以忘怀。京东金融Android版本出现了会自动截图的问题,京东迅速回应表示该功能是为了方便用户在遇到问题时向客服反馈。然而,如果没有经过用户同意就自动进行操作,着实让人感到担忧。幸好iOS版本由于底层权限管理严格,App很难绕过苹果的防御机制。
App 隐私收集乱象
消协的那次测评表明,有不少App存在隐私方面的问题,在100款App里,有47款的隐私条款不符合标准,还有34款压根就没有隐私条款,更糟糕的是,有91款App涉嫌超出界限收集用户信息,App常常以极低的成本收集隐私数据,秉持着“数据不怕多,先收集了再说”的态度,对于数据能不能妥善保存,它们根本不关心。不少隐私条款允许和其他平台分享数据,甚至存在数据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售卖的情况。
智能设备监控风险
生活中常见的摄像头,在起到安防作用之际,也有可能转变成“监控器” 。数量众多的廉价物联网摄像头产品,未曾经过严格的安全检验,所以极易被黑客操控 。国内不少人家里都有天猫精灵、小爱同学等智能AI音箱,它们有时会无缘无故被唤醒,并且这些音箱缺乏生物安全识别功能,别人仅凭声音就能对家中设备进行控制,如此一来,我们的生活好似被“监听”了 。
用户自身安全隐患
在信息安全方面,用户自身存在不安全行为,这也有他们的责任。某安全软件的调研显示,大约三分之一的用户使用弱密码。并且,还有近7%的用户连密码都不修改。另外,很多用户为了拓展功能,喜欢给智能设备安装插件。然而,从安全角度来讲,每多安装一个插件,就会多一个安全入口。一旦插件存在漏洞,那么隐私安全就会处于危险之中。
应对措施思路
在物联网时代,要完全避开智能设备的漏洞是很难的,不过我们还是有办法来减少安全隐患,比如浏览器可以采用隐身模式,隐身模式会在关闭时自动清理Cookie信息,以此防止数据被采集,对于智能设备,安装插件时要谨慎,要选择安全有保障的产品,遇到有问题的App要及时卸载,不要使用隐私条款“霸道”的软件 。
隐私安全升级
如今,信息安全早已不只是局限于数据层面,它已经上升到隐私安全、社会安全以及人生安全的高度了。要是没有安全保障,那些看起来智能、新潮的设备就只是“花瓶”而已。我们不能任由自己的隐私在智能浪潮中毫无保护地暴露,必须予以重视,要在实现安全的同时兼顾便捷,如此才能享受智能生活。
在日常生活里,你是否碰到过智能设备使你觉得隐私遭侵犯的情形?赶紧点赞分享文章,然后在评论区说一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