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支付界限模糊
穆长春指出,对普通百姓而言,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在基本支付功能方面界限较模糊。在生活里,大家用电子支付已成习惯,买菜、购物等日常消费,用电子支付工具很便捷。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,支付便捷感受可能与电子支付差别不大,这容易让人混淆二者。
不过,未来实际投放的央行数字货币,在一些功能的实现上,和电子支付会有较大不同,当下,大众还没有充分察觉到这种不同,但是,随着推广应用,这种不同可能会逐渐显现出来。
“账户松耦合”特性
央行数字货币有“账户松耦合”的特性,它可以不依赖传统银行账户来完成价值转移。比如,在一些偏远地区,传统银行网点数量不多,人们办理银行账户不太方便,不过有了央行数字货币后,人们进行价值交换就能更便捷了。
这种特性极大地降低了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,使得经济活动能够更高效地开展,它如同现金般易于流通,对人民币的流通以及国际化有着积极的影响。
数据竞争与应对之策
未来,数据资源的争夺会越发激烈,在我国支付领域,尤其是小额零售支付领域,会面临更多挑战,在电商、移动支付普及的当下,支付行业必须谋求发展。
推出法定数字货币来应对,这是个不错的办法。它对我国支付行业的发展有好处,能让我国支付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。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更好地规范支付市场,还能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。
法定数字货币优势
肖磊认为,央行数字货币的终极目标是消除现金。它不只是货币的数字化。它还能与智能技术相结合。借助智能合约设计。以此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。
在供应链金融领域,传统金融的交易流程复杂繁琐,信息不够清晰明了。而法定数字货币可以让信息流和资金流保持同步状态,能极大程度地简化交易流程,进而提升效率。
央行数字货币本质
央行数字货币是对法定货币进行技术升级,是对原来的央行货币(M0)开展数字化升级,从本质上讲,它没有改变银行存款准备金的货币属性,也没有改变现钞的货币属性。
它的具体场景是为央行管理的支付侧提供服务的,像银行准备金之间的交易往来,以及现钞的数字化升级等情况 。普通人使用它时,交易在央行网络内进行,支付同样在央行网络内,虽说提升了便利性,可失去了纸币的匿名性与隐私性 。
推出的影响和难题
邵伏军认为,央行数字货币可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,并且能使货币政策手段更为丰富。不过,当下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存在困难,其中技术实现是一个大难题。
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最初采用区块链架构做原型,原因在于现有技术无法满足零售级别的高并发要求,而且各国支付市场监管与研究数字货币的目标差异显著,这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进形成了阻碍。
你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大规模推行以后,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具体变化?欢迎为这篇文章点赞,欢迎分享这篇文章,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!